(按:《Detail》是我給自己起的賽評專欄名,來自Kobe Bryant生前分析NBA球星打法的節目。希望起個名字我會有動力多寫。圖中的名字錯了,是我的問題,交稿給道場製作小隊之前沒校對清楚。)
第六屆「自由盃」全港中學辯論比賽總決賽
日期:2011年7月30日
辯題:港府復建居屋利多於弊
正方:天主教郭得勝中學
反方:協恩中學
賽果:(1:6)反方勝
最佳辯員:反方結辯 梁麗幗
(影片出處:iDebate.hk)
辯論道場中學生辯論聯賽2023小組聯賽C組第十三輪
日期:2024年4月8日
辯題:港府應停建居屋
正方:學堂中辯
反方:觀塘瑪利諾書院
賽果:(3:0)正方勝
最佳辯員:正方一副 陳秀淇
「萬年題」是我們對經常重覆的辯題冠以的稱號,與沉悶、內容沒有新意等同。的確,有些辯題早就該被時代淘汰,有些辯題出現得真的較多,但有些所謂的「萬年題」,隨著時間推移,處理可以完全不同。
本文就以事隔十三年的兩場賽事為例,對比一下同為「居屋」,四隊的處理手法有何異同。由於兩題的動詞相反,兩場的站方立場會對調,文中會盡量以「支持/反對居屋」一類字眼或隊名代替正反方,避免混淆。
另外本文原意是賽評,但由於學堂中辯本人執教,評論部份會集中在第一場,第二場會多從準備角度分享。
復建居屋的理由
兩場比賽支持居屋一方的論點近乎相同。
- 幫助夾心階層置業。郭得勝指出樓價上升,居屋可以成為市民的上車盤;觀瑪則訴諸民意,引用調查指出有16.3萬市民希望購買居屋。
- 加快公屋流轉。郭得勝指出停建居屋後公屋交還單位數目減半、富戶加倍;觀瑪則指公屋輪候時間過長,市民被迫入住環境惡劣的劏房,有必要加快有需要人士上樓。
兩隊分別在於方案。可能因為當時政府並未落實復建居屋(港府於2002年停建居屋,2010年就復建居屋作諮詢;比賽於2011年8月進行,復建居屋於同年10月才落實),郭得勝對居屋的方案著墨頗多,一方面收釐清之效,另一方面善用彈性減輕論證責任。他們指出居屋的供應量、價格都可以按需要調節,短中長期亦有不同方式供應土地。
反對居屋:2011年版
兩場反對方的策略則完全不一樣。
協恩不反對居屋,不反對幫助夾心階層,甚至承認居屋對夾心階層有助。她們將所有火力集中於方案,認為樓價飆升,居屋以市價七折作為定價,市民負擔能力根本追不上。她們也質疑居屋的資格,認為綠白表的比例搖擺不定,時而六比四、時而七比三、時而八比二,加上按抽籤分配,無法針對最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幫助。
協恩的策略,是不接受郭得勝提出對居屋方案的任何調整,所有調整都打成「不是居屋」。結果整場比賽變成居屋定義戰,也就是「無麵粉嘅麵包係咪麵包」的由來。
以當時資訊而言,這個策略可以理解,因為很多居屋方案的調節都在較後年份才出台,但這樣其實頗具風險。要稱為同一件事,方案究竟可以改動多少?這類定義戰往往甚難定論,尺度視乎評判可以有不少落差。尤其協恩要求甚高,不接受任何改動的代價,是令他們的第二個論點與主線互相矛盾。綠白表比例搖擺,換個角度看就是居屋的方案並非鐵板一塊。為什麼綠白表比例改了仍是居屋,其他方面改了就不是居屋?何況她們在開辯初段就明言,政府「有好多嘅詳情都未公佈」、社會上有不同聲音,何以必須基於特定方案細節討論就更令人費解。
郭得勝其實有回應,並輔以不少例子證明同一政策下方案往往有改動空間,無法掙脫定義戰的原因大概是留白太多。欠缺直接論述是今場兩隊的通病,很多需要解釋的地方都以反問帶過(例如為甚麼居屋打五折是沒有麵粉的麵包就很需要解釋)。郭得勝一直強調「改變甚麼仍是居屋」,「保留甚麼就是居屋」卻始終沒有肯定說法。留白空間大,評判能否達到你想要的結論就很看運氣,或者很看個別時刻的演繹和發揮。
反對居屋:2024年版
學堂的處理直接得多:完全否定居屋的存在意義。
學堂將居屋與置業階梯的另外兩個板塊(公屋和私樓)作對比。居屋不及公屋迫切,因為居屋申請者已有一定資產,大部份亦已有瓦遮頭(綠表申請者是現時公屋住戶),在兩者土地資源重疊的情況下應優先興建公屋。對私樓業主而言,居屋則打擊樓價,在樓市經已下行的市道下並不適宜。
在這個部署下,面對同一系列復建居屋的理由,學堂可以乾脆否定。要幫助社會基層、加快公屋流轉,政府應該直接興建公屋,而不是興建居屋再搏現時公屋戶遷出。幫助市民置業,在基層需求未滿足之前亦非政府的優先責任。
我們的判斷之所以與第一場大相逕庭,除了因為當時我們大部份人都沒看過2011年的賽事(笑),也因為我們面對的背景與當年完全不同。2011年,公屋輪候時間差不多是回歸後最短,私樓樓價則在攀升,居屋在停建多年後沒有任何存貨。2024年,公屋輪候時間接近歷史高位,樓價連續兩年下跌,居屋剛剛錄得一系列撻訂和滯銷個案,定價機制改變(方案調整)也是2018年的事。當年要全面反對居屋應該較難,否則復建居屋的聲音也不會遍佈社會各界。十三年間,兩個站方的條件幾乎對調,戰況亦自然不同。
結語
萬年題可以不萬年,本文帶出的是其中一例。其實即使條件不變,同一辯題、同一站方,處理方式也往往多於一種;何況就算已有參照,要部署、執行悉數妥當亦未必容易。或許有些辯題真的比較無趣,但只要不放棄思考,辯員從中仍可有所得著。